美國聯邦政府停擺已進入第41天,正式超越2018-2019年川普首任期間的35天紀錄,成為美國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政府關門危機。這場由兩黨在預算及醫療補貼爭議引發的僵局,已導致全國數千航班取消或延誤、SNAP食品補助計劃中斷影響約4200萬低收入民眾,並造成數十萬聯邦員工無薪工作,經濟損失每日高達數億美元。
停擺起源於2025年10月1日,國會未能及時通過2026財年撥款法案。共和黨控制的眾議院於9月中旬通過一項乾淨的臨時續撥法案(Continuing Resolution, CR),將政府資金延長至11月21日,但民主黨主導的參議院多次否決,堅持要求將即將到期的《可負擔醫療法》(ACA,俗稱歐巴馬健保)稅收抵免補貼延長一年,該補貼惠及約2400萬美國人。民主黨認為,共和黨拒絕纳入醫療補貼是導致僵局的主因,而共和黨則指責民主黨「綁架」政府運作以換取政治讓步。
停擺影響廣泛 航空與食品援助首當其衝
這次停擺的後果迅速惡化。聯邦航空管理局(FAA)因空中交通管制員無薪工作導致疲勞與人力短缺,從11月7日起在40多個主要機場削減航班容量,單日取消航班數從数百激增至超過2000架,延誤超過7000架次。運輸部長肖恩·達菲(Sean Duffy)警告,若停擺持續至感恩節假期,航空旅行將「淪為涓滴細流」,可能導致空中交通進一步受限,甚至關閉部分空域。航空業估計,每日經濟損失高達10億美元,旅客抱怨聲浪四起。
更嚴重的是,補充營養援助計劃(SNAP,俗稱糧食券)資金於11月1日耗盡,影響約4200萬低收入家庭、兒童及老人。川普政府最初拒絕動用緊急資金,導致部分州份無法發放完整補助,引發法律訴訟。食物銀行進入「災難應對模式」,多州緊急撥款補貼,但遠遠不足。全國非營利組織理事會主席黛安·延特爾(Diane Yentel)抨擊政府「殘酷利用饑餓美國人作為政治工具」。
此外,約80萬聯邦員工被迫無薪休假或繼續工作,軍人薪資勉強維持,國家公園關閉,經濟數據發布中斷,進一步放大不確定性。
參議院突破僵局 八名民主黨人倒戈
轉機於11月9-10日出現。經過數週閉門談判,一群溫和派參議員主導的妥協方案浮出水面:臨時資金延長至2026年1月30日,包含三項全年撥款法案(農業、軍事建設及退伍軍人事務、立法機構),並承諾12月中旬單獨表決ACA補貼延長。參議院多數黨領袖約翰·圖恩(John Thune)承諾給予民主黨投票機會,但眾議院議長麥克·強生(Mike Johnson)明確表示不會跟進。
11月10日,參議院以60比40票通過該法案,八名民主黨人倒戈支持,包括新罕布夏州的珍妮·沙欣(Jeanne Shaheen)與瑪姬·哈桑(Maggie Hassan)、內華達州的凱瑟琳·科爾特斯·馬斯托(Catherine Cortez Masto)等。他們表示,停擺後果已「無法忍受」,必須優先重開政府。民主黨少數黨領袖查克·舒默(Chuck Schumer)雖反對,但允許法案前進,引發黨內進步派強烈批評。
眾議院議長強生敦促議員返國 投票最快週三
法案現移交眾議院。議長麥克·強生迅速行動,敦促議員「立即返國」,考慮到航空混亂可能延誤行程。他在11月10日記者會上表示:「我們將盡快投票,重開政府、支付員工薪資,結束這場不必要的痛苦。」眾議院多數黨鞭湯姆·埃默(Tom Emmer)通知,最早週三下午4時開始表決,多輪投票預計持續。
強生強調,這是「從一開始就堅持的常識結果」,並批評民主黨「綁架政府」。若眾議院通過,法案將送交川普總統簽署,預計迅速生效。白宮表示,川普將簽字結束停擺。
分析人士指出,這項妥協雖結束停擺,但僅是權宜之計。ACA補貼爭議未解,可能引發12月新危機。民主黨內部分裂明顯,進步派指責「投降」;共和黨則慶祝勝利,但保守派擔憂未來預算談判。經濟學家估計,這次停擺已造成超過1000億美元損失,凸顯美國政治極化之深。
美國民眾疲於兩黨拉鋸,民調顯示逾七成支持立即重開政府。隨著感恩節臨近,國會面臨巨大壓力,預料這場歷史性危機即將落幕,但深層財政改革之路仍漫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