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規電氣產品湧現 政府加強巡查應對跨境電商挑戰


【本報訊】隨著跨境電商平台日益盛行,越來越多市民選擇網購家用電氣產品。不過,有議員在立法會關注,不少經電商平台購買到港的電氣產品未必符合本港安全及能源效益法規,帶來潛在安全隱患,同時對守法經營的本地商戶構成不公平競爭。政府回應指,已加強多方面執法及宣傳,並會持續檢討現行法例以堵塞漏洞。

三年巡查一萬四千次 230宗違規被罰款

機電工程署表示,過去三年共抽查了16類、180款本地供應的家用電氣產品,並委託第三方檢測其安全標準。同時,署方每年巡查零售商、本地電商及供應商,三年間合共進行約14,000次巡查,發現約230宗違反《電氣產品(安全)規例》或《能源效益(產品標籤)條例》的個案,涉案商戶被判罰款總額約50萬元。

跨境電商開實體店 政府密切監察灰色地帶

針對有跨境電商平台擬在港開設實體體驗店,讓顧客線下體驗、線上下單、海外直送的經營模式,政府強調已與相關平台保持溝通,提醒其必須遵守本地法例。機電署會持續監察這類新型銷售方式,並就疑似違規個案徵詢律政司意見,按情況採取檢控行動。

聯合執法成效初現 環保署加強巡查「四電一腦」徵費安排

環境保護署則關注部分跨境電商平台涉及分發或銷售「四電一腦」產品(如電視、電腦等),並已要求相關平台提交除舊服務方案。環保署與機電署自2024年起建立情報交換及聯合執法機制,今年2月已就違規個案成功檢控,涉案罰款共2.25萬元。過去三年,環保署亦巡查超過1,600次,並檢控28宗違規個案。

未發現「黑工」安裝個案 暫無修例計劃

至於有否發現無牌外地工人(俗稱「黑工」)經電商平台上門安裝電氣產品,機電署指過去三年未接獲相關舉報,但會繼續向電商平台了解情況,若有需要將按《電力條例》跟進調查。

政府強調,現階段會繼續以風險為本執法,並透過宣傳教育提升市民安全意識,鼓勵選購具能源效益的產品。當局暫無計劃修例規管跨境電商進口產品,惟會密切留意市場發展,定期檢視相關法例及執行安排。

參考來源:新聞公報 

發佈留言

較新的 較舊